
踏访古迹,触摸《热河日记》的时空印记
1780年,朴趾源随朝鲜使团到访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回国后以《热河日记》详录清代盛世风貌,成为东亚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
2025年,20余位韩国专家学者重走这条“文化之路”。26日清晨,考察团首先抵达金山岭长城,在巍峨壮丽的长城上,他们迎着朝阳,俯瞰群山,真切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有学者感慨道:“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当年朴趾源同样被长城的雄伟所震撼的情景。”随后考察团来到承德市区,在普陀宗乘之庙触摸藏传佛教艺术精粹,感叹“小布达拉宫”与《热河日记》中描述的宗教文化交融之景高度契合,于须弥福寿之庙追忆六世班禅东行盛事,驻足关帝庙感悟中华忠义精神,探访热河文庙品读儒家礼制传承,历史场景与当下感悟交织共鸣。









26日晚,考察团沉浸式观看《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赞叹:“这是此生必看的中华文化瑰宝!”

避暑山庄,至今巍然矗立着朴趾源纪念碑,基石上用中朝双语镌刻着:“朴趾源(1737—1805),韩国李朝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1780年来中国游历了北京和承德等地,写下著名的《热河日记》,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作出了贡献。
27日清晨,考察团一大早就兴致勃勃来到位于避暑山庄丽正门外的朴趾源纪念碑,追寻先贤足迹。随后深入避暑山庄,察团对照古籍记载,探讨清代皇家园林与朝鲜使臣眼中的中华气象。在澹泊敬诚殿遥想乾隆接见使臣盛景,于水心榭畔品读《热河日记》中的东方美学。承德每一处古迹的斑驳砖瓦,都成为《热河日记》的鲜活注脚。



影视为媒,让承德故事“活”起来
以史为基,以影视为翼!承德市旅文局特别邀请河北影视集团导演、编剧团队与韩方考察团对接交流,围绕以《热河日记》为主题的微短剧项目,从剧本创作、历史场景、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度研讨。承德不仅是取景地,更是文化精神的载体。” 韩方代表表示,特别希望用镜头语言架起中韩民心相通的桥梁。


从18世纪的典籍文字,到21世纪的光影重逢,历史考据到文旅赋能,这场中韩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正在为承德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未来,承德文旅将持续以文化为纽带、以创新为笔触,让更多国际友人看见承德的山水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韵!承德故事,世界听见!
敬请期待《热河日记》微短剧上线,跟随镜头,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承德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