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3日将访问韩国。中国最高领导人就任后先访问韩国而非朝鲜,从这点来看引人关注。那么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焦点是什么呢?虽然朝核问题和韩中FTA等各项方案也令人关注,但他会如何重新设定韩中两国关系这点更加令人期待。
上月26日为习近平主席访韩做预先协调而访问首尔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供了相关线索。他在与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的会面中语重心长地表示:“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新变化,中方愿选择韩国作为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 한
韩中关系目前被定义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2008年5月李明博总统访华时与胡锦涛国家主席达成的协议。王毅部长的话语中暗示着要把两国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升级。王毅部长的发言非常直接,没有绕弯,并不像外交官的作风。从王毅部长在记者面前公开进行的发言中,甚至还能感受到中国的决心。那么,中国到底想与韩国构建怎样的伙伴关系呢?
首先,有必要观察一下中国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外交。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提出伙伴这一概念。苏联解体,冷战体制结束后,中国做出了两大判断。一是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军事威胁,二是为了迎接这一新的局势,中国的安全重心有必要从“传统性安全(生存)”转换到“非传统性安全(稳定+繁荣)”上来。
因此,中国放弃了分帮结派的同盟关系,提出了与所有国家进行合作的伙伴关系,并将其看作是两国外交的模式。伙伴关系有三大特征。第一,不敌视对方国家。搁置分歧,从意见相同的部分开始合作。第二,不针对特定的第三国。这点区别于设定假想敌人的同盟关系。第三,同盟关系具有约束力,需要缔结当事国承担相应的义务等,但伙伴关系中没有这样的义务。因此,伙伴关系甚至被批评为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目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从低到高依次为单纯建交→睦邻友好关系→伙伴关系→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伙伴关系前面可以加上合作的、全面的、战略的等各种修饰语,让中国的伙伴关系丰富多样。截至2011年,中国共与172个建交国中的54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韩中进入伙伴关系是在金大中政府时期。从1992年建交后到金泳三政权,两国只是睦邻友好关系,但在1998年金大中总统访华时,两国关系升级为了合作伙伴关系。之后,韩中两国每次在韩国新总统就任时表面上提升了伙伴关系。在2003年卢武铉政府时期,韩中两国进入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随着两国经济合作的扩大,两国认为政治及安全关系也应得到改善。截至那个时候,韩国都在为进一步升级伙伴关系而积极努力。
但这一局面在进入李明博政府后发生了变化。中国向韩国提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原因是中国担心韩国亲美,所以想用更加重要的伙伴关系来挽留韩国。战略伙伴有三层含义,即要超越两国层面,在地区和世界层面进行合作;除了经济与文化领域外,还要在军事领域寻求合作;除了短期课题外,还要就中长期议题进行协商。
但是,李明博执政期间的韩国倾向美国一方,而中国也在天安舰炸沉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等问题上包庇朝鲜,这让韩中关系开始冷却,甚至还出现了“这是战略伙伴关系吗”的质疑声音。进入朴槿惠政府后,有意见认为比起在“伙伴”前增加新的修饰语,更应该充实现有的伙伴关系。最终,去年朴总统访华时,两国关系只是被定义为了“进一步充实发展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但是,在这次习近平主席访韩前,王毅部长带来了“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什么是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在王毅部长的发言中找到。他在会见尹部长的第二天,即6月27日在中国驻韩大使馆邀请韩中友好人士举行招待会,并对此进行了解释。大体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中韩要做共同发展的伙伴。这点主要谈及了经济合作。他希望更多的韩国企业进军中国中西部地区,他认为两国的新兴产业应该合作,实现强强联合。第二,中韩两国还要做维护和平的伙伴。这里的和平主要是指韩半岛地区的和平。他强调朝核问题需要和平解决,并反问道难道朝鲜和韩国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吗?
第三,中韩要做振兴亚洲的伙伴。也就是说,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应该依靠亚洲国家的努力来维护。这是中国上月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CICA)”中强调的内容。对此也有分析认为,这说明了中国努力想在地区问题上避开美国介入的想法。
王毅部长的话中还能解读出中国想在美国重返亚洲、日本的重新武装举动、朝鲜固执地进行核开发等急迫的局势中与韩国强化连带关系的意志。因此,韩中两国之间有传闻称中国正在讨论在现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加上“全面的”这一修饰语的方案。
俗话说新瓶装新酒。韩中两国都迎来了新的领导人,在这种局面下以习近平主席访韩为契机构建新的两国关系,这一点都不足为奇。重要的是两国设立更高的目标并朝着这一目标继续前进的姿态和努力。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 http://cn.joins.com
习近平下月访韩 届时韩中将成为“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
韩网专稿:据中央日报中文网 (刘尚哲 中国专门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