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双方代表团合影
此次论坛由韩国电影研究学者范小青教授主持,论坛的主要议题为“片场实践对青年导演的重要意义”和“中韩两国电影交流”,同时还就青年导演的培养和发展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范小青教授
如今,学习电影专业和从事电影业的年轻人赶上了电影发展的好时候,纵观近两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陆陆续续的涌现出大量高质量的青年导演作品,不少艺术和商业性兼具的小成本电影,正在逐渐的改善着中国电影的生态圈。
不管是以青葱计划出来的黄璜、白雪导演为例,或是像路阳、张大磊、文牧野、这类从创投会获得机会的导演为例,就中国电影市场而言,青年导演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届青葱计划导演黄璜
第二届青葱计划导演白雪
可怎样在机遇中,让青年导演或想要成为导演的年轻人们得到一片健康的生长土壤,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甚至创作出优质作品,放眼未来,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这也是论坛的第一个议题“片场实践之于青年导演的重要意义”。
就此议题,中国导演和韩国导演分别给今日到场聆听学习,上海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同学们分享了两条如何成为导演的道路。
中国导演团以张扬导演为例,走上导演之路的敲门砖,就是你能写出一个好剧本的那天。别着急,当你对生活有着丰富的感知和历练后,有了好的概念与想法,就是你开始孕育导演之路的开始。
中方代表张杨导演发言中
就像江海洋导演说的那样,在今天这个资本引领的时代,你自己没有一个过硬的剧本,资本很难给你机会,也不敢把别人写的剧本交给你导。
但同时,你还得懂得自觉抵制低质量资本对自我创作的腐蚀,当你拿出一个让人一看便倒退三部的剧本时,那你就拥有了向资本提要求的资格。
中方代表(左起)导演张杨、刘仪伟、江海洋、郑大圣、田壮壮
而以闵奎东导演、牟知恩导演为例,他们走上导演的之路的敲门砖,是基于在片场的大量实践与自我打磨。
在片场学习了三年多的时间后,闵奎东才第一次走上了导演之路。闵奎东导演表示,如果你没有片场实践的经历和前辈们的执导,告诉你电影究竟是什么?导演该做什么?只是由于热爱便去拍摄的话,可能会变成一个特别陌生的或者是特别笨重的开始。
牟知恩导演是电影专业毕业,擅长写分镜脚本的她,毕业后每天都去各种片场学习工作,一边做好自己的专职工作,一边了解和积累片场里前辈们的经验,不管是美术、摄影、灯光、或是场记,不停地跟他们沟通交流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提升自己,当你全面了解了片场的创作系统后,再找到自己的导演风格。
韩方代表牟知恩导演发言中
中韩双方代表在交流中分享的经验,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互呼应的地方。
比如拍出了《海云台》和《国际市场》的尹齐均导演,他表示年轻的时候多去体验生活,不管是电影还是音乐,先把创意写出来,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你本人是什么样的?你想拍的故事和电影就会是什么样的。同时,尹齐均导演认为,如果能像张杨导演和江海洋导演说的那样,如果你能写出一个好剧本,这是成为导演最好的办法。
当然,不管电影创作还是如何成为导演,没有标准答案。
不管是去片场实践,还是亲手写出剧本,导演们分享的经验只是作为年轻人未来的一盏路灯。
能参考的,请参考,不能参考的,请忘记。
就像田壮壮导演说的:“我们都是过来的人了,所谓的经验只能给你们带来一点思考,不要让过去的人和事成为你们的唯一导向,你们得走自己的路。”
田壮壮导演,演员吴可熙
接下来第二个议题,韩方代表尹齐均、安相勋三位导演,为大家带来了满满的干货。
频频呈现出爆款的韩国电影,在网络上一度被中国网友们追捧跟称赞说“韩国电影劲甩国产电影几条街。”
虽然此话,是笑侃。
但里子,却值得我们去思考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差别在哪?
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韩国本土电影基本就是小透明,电影院里最火的不是好莱坞电影就是亚洲电影,今天的中国观众们有多喜欢韩国电影,当年的韩国观众就有多喜欢中国第五代导演作品与香港电影。
闵奎东导演曾是中国电影其中的一枚迷弟,他说,像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以及当年张国荣的电影,就深深的影响到了他的导演之路。
吴基桓导演甚至说自己看了一百多遍的《红高粱》。
不同于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公认的韩国本土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崛起,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常拍常新是韩国类型电影的特点,而电影的拍摄技术更是突飞猛进。
尹齐均导演首先给我们展现了韩国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的后期制作技术。
很难想象,10年前耗资6000万人民币打造的《海云台》,到5年前耗资7000万人民币打造的《国际市场》,虽然其中的物理特效与生物特效场面已不可同日耳语,但制作上的费用仅仅相差一千多万。
尹齐均导演表示,《海云台》之后,他们在节省电影CG制作预算上想了很多方法,如今在CG制作上,韩国电影通常采用虚实结合,也就是近距离实拍,远距离采用绘图以及后期特效完成。比如像在《国际市场》里面,需要展现20万人场景的场景中,实际上投入的群众演员是100人左右,近距离的地方是用真人,后面是用全生物特效与物理特效来解决,以达到和近景同样真实的画面感。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像是一个六七亿人民币完成的作品。
呈现完干货后,尹齐均导演和安相勋导演表示,韩国导演习惯把自己当成一个连贯表演、美术、摄影、灯光、后期等等一切工作的人,除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需要懂得分工和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商业电影里的大制作场面,借助和学习他们的技术,善于引领团队,也可以做出爆款作品。”
韩方代表团(左起):导演安相勋、牟知恩,闵奎东、尹齐均、吴基桓
说完尹齐均导演赞扬道今年代表中国里程碑式的电影《流浪地球》,表示中国电影从《红高粱》到《流浪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特效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好莱坞,而且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也越来越驻扎到大家心里。
李少红导演说:今天的很多导演专业的同学到场,他们对韩国电影导演以及作品如何拍摄有着很大的兴趣,因为难得有这样的交流机会聆听和学习到韩国导演们是如何自我修行跟自我修养。
李少红导演发言中
釜山国际电影节理事长李庸观先生在现场也提出真心希望将来中韩在电影界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他们会提供更多的平台邀请中国电影人参加,相互促进成长。
论坛尾声,李少红导演代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向上海电影学院的同学们表示,今年这种互动论坛只是一个起点,希望今后每年都能举办这样有助于青年导演成长的活动。除了国外上的优秀导演,我们会带着更多青葱的新导演及作品,来到学校跟想成为导演的同学们交流,让大家了解新导演的养成与电影创作过程。希望同学们准备好了后,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培养青年导演的青葱计划中。
上海电影学员何小青院长,李少红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