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年报》报道:共享经济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年轻态”的创业现象日益凸显。越来越多90后甚至95后的创业者在共享经济中崭露头角。熟悉同龄人需求、有冲劲、学习能力快都成了年轻创业者们pk其他创业者的资本。但资深业内人士强调,年轻人在投身共享经济前需要更有远见,要多考虑项目未来如何“造血”,而非一味“出血”。
校园共享洗衣创业团队:自主研发专利解决洗衣问题
“去年开始校园洗衣机业务时,团队还没想到给洗衣机套上共享的名头。”共享洗衣“淘洗洗”的创始人,2014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生邓洋洋说,项目本质是自助洗衣,在发达国家已有先例。他没想到2017年共享风潮来袭,他们的创业项目被冠上了“共享洗衣机”的名号。
在松江大学城,用户带着脏衣物,在无线智能机上扫码支付,每次支付6元便可单次使用。付款后再对着某台洗衣机的二维码扫一扫,等待后即可拿到清洗、消毒干净的衣物。邓洋洋介绍说,他们还有更大容量的衣被洗衣机和除皮鞋外都能洗的洗鞋机。这一被不少媒体称为“共享洗衣机”的产品目前已经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闽南理工学院等5所学校投入使用。邓洋洋说,到今年6月份,投放的设备数量将超1000台。
投入1000台洗衣机,一次收费6元。需要多少时间收回成本?单靠洗衣收入的盈利模式又是否稳固?
8个月收回成本。邓洋洋说,目前在校园,共享洗衣摆放在宿舍,开始盈利大约需要八个月的时间,“共享洗衣的模式已经得到了物业和在校学生的认可,若大学每个宿舍楼层都能摆设洗衣机,6个月就能回本。”邓洋洋介绍说,他在大三时就靠着手工皂项目创业,利用网络资源开网店,设计开发了7款传统手工皂,并以此取得了中国(杭州)大学生文化生活创意节“赛马会”现场创业赛一等奖。
创业的经历让他对盈利模式也有了深入思考。“我们想把共享洗衣做成大学生智能化的生活服务平台。”邓洋洋说,洗衣收入单薄,之后将保留工具性洗衣功能,并同步挖掘线上洗护用品的市场。“现在我们联系了几家干洗店,共享洗衣机没空位、缺功能的问题,将由合作的干洗店代为解决。”邓洋洋和9位青年团队成员不仅面临盈利模式的问题,还迎面市场空间的“抢夺战”。
目前在上海市区的部分商场,不少品牌的共享洗衣机已经投入使用。邓洋洋也观察到此情况,“共享洗衣的未来发展充满潜力,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创业者和资本会加速共享洗衣市场的发展及繁荣。”
不过,小邓对团队倒自信满满。“我们主攻校园市场,现在已得到百万元融资。后续我们预计会进入社区。此外,上线5个月以来,我们平均每个月都会申请一个专利技术。”据他介绍,团队的青年“小伙伴”不仅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学,也有机械系的高材生。在基础开发软件和硬件控制环节,团队成员钻研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技术研发得到解决。
95后班底创业共享单车:从校园发家一年后获一亿融资
2015年年底,共享单车市场方兴未艾,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大学生金吉晖对共享这一概念产生了强烈兴趣。联想到校园自行车的需求缺口,带着“我能做得更好”的自信,2016年年初,他拉上一名小伙伴,凑了55万元,合伙创立了由你单车,加入共享单车的“战局”。
起初,团队计划研发投放校园领域的共享单车,为了不让车子被骑到校外去,智能锁+电子围栏成了不可或缺的部件。由于没有现成的智能锁厂商,不得已金吉晖只能自己带着粗线条的设计方案线上线下不断找门锁、车锁厂商沟通,询问能否造锁。从年初到9月,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经过了6代产品的更迭,一款相对稳定的智能锁终于最后问世。团队这才开始在校园内投车。
由于第一笔融资款悉数用于造车,团队没有额外资金雇用投放人员,团队成员只能亲力亲为。回想起第一次在人民大学投车的经历,由你单车公关负责人,同时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四学生的朱宇铮仍记忆犹新。
2016年十月底,深夜的北京,气温接近0℃,包括CEO在内的8名团队主创顶着寒风站在人大体育馆门口,等待载有单车的卡车到来。根据限行规定,卡车晚上十一点后才能进市区,直到凌晨一点,众人才等来卸货的卡车。摸黑给自行车拆包装,把智能锁安装到自行车上,再现场用手机进行正式投放前的最后一次测试。一直到凌晨5点,终于完成了第一批140辆共享单车的投放。
然而让这群年轻人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小时后,他们就接到了用户的投诉电话。“那时候我们没有客服,留的客服电话就是团队成员的手机。”从早上7点开始,源源不断的电话打爆了团队成员们的手机,反映的问题多是系统提示定位不准确,无法还车等问题。这让众人始料未及,在测试过程中十分稳定的系统为何刚投放就遇到了问题?团队中的两名程序员开始加班加点修复系统。负责运营的成员则立即赶到学校里将问题车回收。
“一些系统问题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会暴露出来,而问题出现后,留给我们的反应时间其实非常短。”朱宇铮回忆,为了解决投诉的问题,团队里的两名程序员只能现学现卖,快速学习新知识来修复漏洞。“我们早上八九点起床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写代码了,等我们凌晨三四点回去的时候,他们还在写代码。”那段时间,只要目光所及,两名程序员都和电脑屏幕绑定在一起。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4月,“由你单车”拿到了一亿元的A轮融资,并开始走出校园,向社会投放。朱宇铮认为,相比更为老练的创业者,他们不太擅长运用一些市场营销的技巧,做事也比较执拗,例如即便创业初期研发多代智能锁均不尽如人意,团队成员也坚持“没有智能锁就不投放”。但同时,年轻人对共享产品接受度更高,熟悉同龄人的想法也成了年轻人创业的一大优势。
而金吉晖则认为,共享经济领域一切都是新的,老经验的“加成”效果并不明显,年轻人和老一辈创业者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年轻人有冲劲,比较能接受新事物,耐得住高强度工作,这大概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吧。”
[专家]
共享创业要剥掉“能赚钱”这个外壳
“2015年O2O是投资、创业的热点,今年则是共享系产品。”中国电信集团号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钮刚介绍说,他在投资人云集的微信群里,今年看到朋友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投资共享产品。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钮刚觉得需要冷静看这组数据,“诚然,这其中有些‘陪玩’的创业团队。毕竟共享经济强调的是有价值需求的利用。比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可以提升生活效率。但是单车颜色越来越多,共享创业团队‘活下来’并不容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30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000万辆。此外,共享洗衣机、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也进入市民视野。“社会是否需要这些‘共享’?其实市场将会筛选、淘汰‘共享伪需求’。”钮刚以O2O上门服务平台举例,“你看2014-2016年,大批创业团队以上门服务类APP创业,现在淘汰得没剩几家了。”
钮刚从投资的角度分析说,“共享创业要剥掉‘能赚钱’这个外壳。”投资人关注的是产品的运营模式真正合理。产品价值能否提升效率,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创立了新的商业模式等都是投资人看重的因素。依据用户规模、活跃度、单个用户月使用量来判断是否符合投资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他建议青年团队在商言商,要考虑运营模式,资本投入后要考虑如何“造血”,而非单纯地“出血”。
在他看来,共享系运营到一定规模,小的共享产品会纳入到共享生态,“未来可能会共享服务和信息,出现新共享模式,用平台搭建人力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