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取得的成绩相比,这名西部地区的创业青年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两次与技术合伙人合作失败、团队内部结构重组、App上线计划不断推迟。
“找个创业合伙人真比找对象还难。”杨尚林感叹道。
从无到有创建广西大学生创业联盟
“兄弟,你认识你们学校的学生会或创业协会的人吗?”
2012年年底,杨尚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广西各个高校里,他或是在操场上随机组队打篮球,或是在草地上就地一坐就和大学生闲谈起来,等到双方逐渐混熟之后,他便会开始拉人,为他的钰天校园大学生创业联盟招兵买马。
3个月里,他和主创团队其他队员就是靠着这样“说做就做”的气势,单刀赴会深入各个学校,通过联系各高校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或创业协会会长,他们在广西区内27所高校都发展了自己的线下团队,团队累计成员近6000人,是广西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之一。
大学生创业联盟的成立并非一时心血来潮。2010年,杨尚林还是广西艺术学院声乐系的一名大一新生。一次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他发现,只要买的量多,老板就可以降价返钱。通过印名片、做推介,他向同学代理销售各类数码产品,一个月竟然挣到1万多元。
这让他感到校园市场的巨大潜力:如果集结十个、百个跟他一样的人,一起面向高校大学生市场做各类产品的代理,其产生的利润将会数以倍增。于是,成立钰天校园大学生创业联盟的想法应运而生。
彼时,淘宝、京东等平台刚刚热起来,电商这把火在西部地区的大学校园烧得不算太旺,人们对于网购电子产品还不太信任,而钰天校园的出现可以有效弥补大型购物平台的不足:一来,他们可以当天送货;二来,通过身边的人买东西信任感更强,同学总不至于为了一点钱退学跑路。
当时这个创业团队的运作模式是:杨尚林等人负责联系商家,靠大批量进货来争取折扣,各学校的代理人负责寻找卖家,按卖出商品的件数获取提成,同学通过购买比市面上更便宜的商品不断聚集人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目标扩展到整个高校市场,业务范围也不断增加:电动车、电话卡、宽带、兼职信息乃至圣诞节的苹果,整个联盟的月营业额曾一度达200万元。
随着双创风潮愈演愈烈,高校市场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钰天校园作为最老牌的大学生创业联盟之一,不断受到新兴力量的挑战。“现在的高校市场很乱”,杨尚林说,“很多企业都想进入高校,甚至在一些财经类院校,一个班上有十几家公司的代理。”
但他依旧对形势抱有信心,大学生们在开拓高校市场时占有主场作战的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目前校园市场上还没有巨头出现”。
两万元的App设计经费打了水漂
2015年,共青团广西区委携手阿里巴巴举办“广西好芒·火红八桂”——首届广西青年互联网创业节暨聚划算青年力量主题营销活动,创造72小时卖出单品21万件,累计销售额突破800万元的骄人业绩。钰天校园创始人之一杨朔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这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回到学校后,杨朔兴奋地跟大家表示:“网络电商的力量太强大了,一定要将项目从线下搬到线上。”这个提议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听取了一些团区委前辈及企业家的建议,杨尚林等人开始着手为项目平台上线做准备。他们准备了详尽的项目计划书和PPT,并积极参加各类创业比赛及路演,想借此将团队推出去,获得融资。当时,对前景满怀信心的他们甚至跟线下的兄弟姐妹承诺,3个月后他们就会拿出一款功能齐备的App来。
但创始于广西艺术学院的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缺乏能研发App的技术人才,而通过接触南宁当地的技术团队,他们发现要开发一个App成本至少要数十万元,对于没有得到风投的他们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
参加南宁市“创客空间”路演活动时,他们认识了在南宁高新区工作的设计团队方科(化名),据说这个团队是从深圳来的,帮过很多企业设计App平台。而方科负责人王磊(化名)也对他们的创业项目表示出极大兴趣。
初次见面时,王磊便带着杨尚林一行参观了他们的办公室,写有团队名称的标牌、一排整齐的电脑和成熟的App样品,无不证明着这个团队的专业。王磊还打开手机,向他们展示了自己与一些公司负责人合作时交流的微信聊天记录,杨尚林一看,有很多来自北京、上海的大公司。
方科设计团队一共有5个人,年龄大概都在25岁上下,相差不大的年纪和同样的创业兴趣让两个团队有很多共同语言,有时候开会谈得尽兴了,王磊甚至还邀请杨尚林等主创人员去他家里聚餐,并透露出“想和钰天成为合作伙伴一起走下去”的意思。
一个月后,两个团队正式确立合作关系,方科负责钰天校园的App设计工作,钰天先支付方科两万元定金——这是他们当时全部的流动资金。然而钱打到王磊账上后,杨尚林发现对方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先是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最后给出的成品只是一个很基本的模板,完全无法推出去。再找他们交涉,对方却表示,“钱也花了,事也做了。”
尽管方科团队的王磊表示开始看好他们的项目,但后来看到他们内部管理不够好,不如其预期得理想,就不负责任地对待这个学生团队宝贵的资金。这给了杨尚林很大一个教训。“回想起来有点太急了,太冲动了!”他说,像寻找合伙人这样重要的事,必须在决策之前慎重斟酌。
要用可见的利益回报留住团队成员
等待了大半年,说好的App却一直没出现,团队里的一些伙伴开始对钰天校园的前景产生怀疑,甚至想要退出。为挽救内部分裂危机,他们又找了一个技术合作伙伴:南宁业内颇有名气的“技术大牛”李林(化名)。
几次接触下来,钰天校园与李林达成协议:李林负责开发App,期限为3个月,钰天校园则将公司25%的股份转给李林。
由于李林属于私下接活儿,且杨尚林等人有意将李林招为公司的技术总监,这次的合作依旧是口头协议,但杨尚林留了个心眼,打算在App开发成功之后再转让股份。但答应了李林收取一些人工费的要求,杨尚林和几个同伴动用自己的生活费凑了1万元打款给他。
3个月过去了,李林迟迟没能交出成品。第一次催促,李林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模板,后来杨尚林才知道这样的模板一天就能做出来;第二次催促,李林象征性地填了一些内容,但完全没法推出去;第三次,李林开始“玩失踪”了。经过多番催促,李林退回了5000元,并将杨尚林等人全部“拉黑”,从此杨尚林再也没联系上他。
“后来我才意识到,在他们眼里我们公司的股份是不值钱的。”杨尚林说,连续两次合作失败,使这个原本发展势头正旺的联盟遭到了挫折,不仅App平台上线计划一再搁浅,由于两次合作都没有签订正式合同,所投入的两万多元定金也打了水漂,没能追回。
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技术人才稀缺,这是广西电商创业的一大短板。在跟外部团队合作过程中,杨尚林感觉自己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是求着别人进行合作:“我们也曾经提过签合同的事,但感觉到对方并不太想提到这个,也就没敢再继续往下说。”
一开始,杨尚林他们靠着一股冲劲儿,将团队从几人扩展到千人,这份冲动成就了钰天,也让他们吃了很多亏。当初急于拓展队伍,过于庞大的线下团队给管理带来难题,“人有的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管”。杨尚林说,之前的钰天管理很松懈,只要是认识的同学都能进来,而且由于都是朋友,在制度上并没有很大的约束,开会时常常有同学迟到。
如今,他们有意识地将团队进行精简,任何人进团队前都得先通过考核,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力求向正规企业的管理模式靠拢,核心成员只保留70多人,虽然总营业额少了,利润却提高了。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有意识地优化内部管理,分清股份。杨尚林说,之前他们的股份分得很随意,就是8个人平分,后来经过培训后才知道这样是不专业的,应该按照每个人负责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配,并选出一个占股较大的、能决策的人。由于要调整之前的股权分配,主创成员间发生了一些争执,有人因为不满股份占比而退出团队。
但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面临主创退出的危机,早在2014年3月,他们就曾经历过一次这样的状况。当时,钰天明面上的交易额虽然可观,可线下团队在销售时却价格混乱,利润微薄,导致总部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主创团队成员大量出走。
总部的几次重组,也让杨尚林意识到寻找合伙人很难,要留住合伙人也很难。创业靠的是一种激情,却也不能仅仅靠激情,一些看得见的利益回报才能留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