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增材制造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作为其重要应用,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从6年前的“裸辞”创业,到如今在国内3D打印领域小有名气,80后小伙王辉说,正是因为在“家门口”创业的踏实,才让自己安心享受创业乐趣,取得成功。如今,西安为广大“创客”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他也要继续踏实地做好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创业的种子在故土萌发
在创业之前,王辉也曾是个上班族。“毕业以后我曾在某大型国企工作过7年,先后做过销售和管理的工作。但时间越长,我越能感受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束缚。”王辉说,2011年夏天,自己回西安参加同学聚会,第一次听到了“3D打印”的概念。
“那是一位留美博士同学讲的。他说自己利用一种特殊的打印机,只用了20分钟就从无到有造出一把梳子,解决了整理头发的燃眉之急。这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太神奇了。”
那晚的同学聚会变成了一场关于3D打印在国内如何发展的讨论。创业的种子,也因为当晚的讨论,彻底在王辉的心中破土萌发。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了这位同学,讲了自己想在国内做3D打印的想法。“没想到对方很支持,还说会在技术上支持我”。
“我是陕西人,这么多年四处奔波,还是想在 家门口 发展。”王辉说,陕西人都有思乡情结,既然是自主创业,就更不想离开家。那段时间,王辉走访了交大、西工大等高校,了解了高新区扶植创业发展的政策,最终决定在西安注册。经过了数月的前期准备,2012年,王辉在西安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最迷人莫过于自我成就
“与身边的上班族相比,创业最大的乐趣在于自我成就。”“不夸张地说,直到今天,我的几乎每一天都是被梦想叫醒的。”王辉坦言,创业的路并不好走,压力、责任都比上班时重得多,身体也比上班更累,但每一天对问题的解决,对未来的规划,都让自己的心充满能量。
“从创业第一年的一间大开间、两个人,到如今的两处办公场地、50多人,公司每年都在翻番发展。这一过程中,公司所在的高新区在政策、场地、税收、租金等方面提供了很 硬 的帮助。”王辉说,“创业最难,难在人。除了各类 硬件帮助 ,西工大、交大等本地高校也为我的创业之路提供了 软件支撑 ,基本解决了人才方面的顾虑。”
“公司员工几乎都是80后、90后,每个工作日,大家都在一起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共同成长,为一个个项目而专注,享受着一个个项目带给我们的惊喜,一同分担着压力与责任,这种凝聚力、向心力是普通上班族体会不到的。”王辉说,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近6年的同甘共苦,让数十位一同打拼的“兄弟姐妹”成为了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甚至在国内有了话语权,“老陕”的实在与担当让他很放心。
王辉说,今年,公司要立足本地,做优已有渠道和优势项目,开发与市民生活更贴近的文创产品,丰富市民游客的生活,让西安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更有吸引力,还要吸引更多省内外高校人才留在公司发展,提升西安3D打印领域的竞争力。
创业的单行路只有成功一个出口
“创业之路,重在稳,重在专注和聚焦。”来到公司一层的展示区,王辉拿起一件1 1的3D打印盆骨模型。“这里,就是骨折的地方。”他指着一处裂纹说,这个模型是根据CT扫描结果还原的,打印精度不超过0.1毫米。有了它,医生就能更好地在术前进行全景观察,而非以往的空间想象,避免了切开患处才能见实物的弊端。
王辉说,随着3D打印技术的深入发展,它与普通人生活的交集会越来越多,行业未来大有可为。“作为一名创业者,我还要加强学习,从高效统筹管理人员、技术、营销、财务等方方面面做起,让西安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走在前列。”
“创业是一条单行道,只有成功一个出口。”王辉说,自己对成功有很多认识。但他认为最重要的,也是底线的标准,便是“活着”。这个“活”,既包括在人才上实现良性循环,有新老交替,有优胜劣汰,也包括在经营上稳固、深入地发展。
如今,他已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创业者。但回顾近6年的创业之路,王辉坦言自己有很多遗憾,现状距离自己当初的设想还很远。“这6年,我错过了一些机遇,也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心中有梦。”说着,他拿过记者手中的笔,将笔的尾部一次次敲向自己的掌心,将此比喻为没有力度的打击。随后,他又反过来,用笔尖指着掌心说:“创业的每一个重要的步伐,都要做这个笔尖,要专注,要聚焦,要有准度、有力量,这样扎下去,才有威力。”
王辉说,自己心中有个梦想,它并不遥远。“我希望我和我的公司与城市一同成长,我们要聚集信心、聚集人才、聚集力量,希望有朝一日,提到3D打印,人们会下意识地想到西安。那便是我心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