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就业目标再加码。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共计50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低于4.5%的年度调控目标。
“十三五”期间,中央再次将就业目标加码。《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000万人脱贫。
“‘十三五’时期,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7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解读称,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为促进就业创造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凸显。
促进就业仍存挑战
按照上述指标,“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须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个。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1000万—1500万劳动人口,“年增1000万城镇就业,恰好能满足充分就业的需要”。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看来,年增1000万城镇就业目标的达成并不困难。人社部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连续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200万以上,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400万人。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此前表示,“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实现就业人数5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肯定能做到,也给超额完成既定目标留有较多余地。之所以比“十二五”实际达成的数量稍微降低一点,主要是考虑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增加就业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保障就业能力的提升?上述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促进就业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平均受教育年限提至13.5年
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既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带动就业,也要保护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动能,通过创造多样化需求带动就业,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促进就业。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适应就业形势变化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状况有效缓解。
陈宇介绍,伴随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我国劳动者由于受教育时间较短,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较少,不能适应新的劳动岗位需要,而今后出现的新的劳动岗位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性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现在科技和智能技术在发展,每个企业都在追求技术升级和改造,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提高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