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多月前的暨南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全国首个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在暨大成立。目前,已经有28个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入驻空间,其中港澳台学生参与的项目有21项。
“节点工作室”是众创空间创业团队之一,其主创人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院的房泽龙与来自香港的艺术学院学生谭嘉明在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时说,初衷是想设计一款带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质的游戏,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山海经》。
“以前我们以为香港学生很西化,没想到谭嘉明从小就读《山海经》,特别喜爱里面的故事,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很丰富。”房泽龙说。
于是,谭嘉明担负起动漫艺术设计任务,房泽龙则负责软件技术开发。谭嘉明说,香港学生比较敢想,创新形式上大胆,而内地学生相对较稳健,学校的平台让港澳和内地学生有了很好的交流互补机会。
作为一所百年侨校,暨南大学目前在校的港澳侨生有5000多人,接近一半。暨南大学副校长张宏说,港澳学生和内地学生联手创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平台、扶持资金、课程培训等,建立了可延迟4年毕业的弹性学分制,以支持学生创业。
房泽龙说,在创业初期,学校给他们提供了“WE创空间”:这是一间大教室,有电脑和基本的办公设备,让他们有稳定的办公地点。在依托学校平台参加的各种创业大赛中,他们共赢得10万元创业资金。
“赢在创新”是暨南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推出的,以发掘创新人才、发现创新成果、打造创新平台为主题的一项综合性创新系列活动,目前已成为暨南学子心目中的“造梦工厂”。自2013年启动以来,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季,有超过210个项目参赛,近1万人次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术创新、实践创业的行列中来。
郑汶珠来自香港,现在是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4级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她的“青锋国际创新教育文化与实践公司”项目,是第一批入驻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的项目之一。
“香港学生敢想敢冲,但有些想法可能落地难,而内地学生考虑全面,可以规避很多风险,我们一起创业优势互补,是很好的体验。”郑汶珠说。
从高中时期的公益支教项目到现在的游学项目,郑汶珠说自己以前是“背包客”,想把过去的游历和实践做成一个让青少年受益的项目,梦想是将“公益产业化”。“香港高校少,机会少,内地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平台;香港青年需要新的思维,而最广阔的市场在内地,我们大有可为”。
学校的创业课程让郑汶珠受益匪浅。郑汶珠说,暨南大学有创业学院,要求每个学生必修6个创业学分,“课程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创业者要具备的思维,如何看待市场、创业的方法等,这让我们确定了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创业”。
来自香港的暨南大学法学院学生刘绮雯用“找到了目标”形容自己加入“微笑小分队”创新团队。“微笑小分队”的三名成员全是来自香港的女生。她们给暨南大学学生处的微信企业号推文进行视觉设计,虽然不是学设计的科班出身,但呈现出的效果却让人刮目相看。她们为暨大110周年校庆设计的题为“情不知所起,暨往而情深”,整整创作一个月,里面的“图说暨大,数说暨大”饱含对学校的深深情谊。
2015年在暨大南校区落成的“紫菜生活馆”,是暨大学生自己经营管理的实体店。这个创业团队有50人,由来自大一到大三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其中30%是港澳学生。目前业务从零售扩展到会务、礼仪、司仪等定制服务,学生将收入所得的一部分创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支持更多学生加入到双创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