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大三学生推广线上“用餐红包”
张吉粮是德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年3月份,他和4个同班同学合作的蚂蚁城市德州学院商圈项目正式运营。“其实我很早以前就有创业想法了。”张吉粮向记者介绍,他的项目依托于蚂蚁城市APP,在平台上,商家可以随意发“红包”,也就是自己店铺的代金券或广告,吸引学生前来就餐,用户领取红包后能在用餐时享受到折扣,自己则通过商家进驻费用来盈利。“项目启动以后我们发现,宣传推广平台、吸引学生来注册远比我们想象的难得多。”张吉粮说,自己联系了不少学校组织,也发放了传单,虽说的确不少用户选择了张吉粮的平台,可也有用户抢了一两次“红包”后就不再登录了。用户数量少,将直接导致商家不愿意交费入驻,为此,张吉粮和同伴们没少下功夫。
虽然阻碍重重,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张吉粮的平台已经有700多个长期、稳定的有效用户,十几个商家入驻该平台,虽然还未开始盈利,但张吉粮很有信心:“我会继续坚持,创业也是对自己个人素质的提升,就算是为今后踏入社会打基础吧。”
方向 大学生创业大多瞄准“互联网+”
其实,像张吉粮一样拥有创业梦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据统计,德州学院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提出自己的创业意向或想法,他们或选择向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寻求帮助,或选择参加创业大赛展现自己的想法。但其中,能够真正进入实施阶段的仅有50个左右,而能够进入项目孵化阶段的只有约30个。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创业时也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旁边开一家餐厅”这么简单。各类创业大赛上“互联网+”项目频现,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他们更愿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掘金,建网站、做APP……
2015—2016学年,德州学院共有14个学生项目注册有限公司,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半以上都与“互联网+”有关。它们或依托手机APP进行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或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控制,项目的运行离不开互联网。
“‘互联网+’项目大多投资成本较低,却需要用很多零散时间里打理、维护,这非常符合大学生的特点,也是他们选择‘互联网+’项目的原因之一。”德州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晓东分析说。
建议 大学生创业应结合自身专业
“创业不是行军打仗,需要你了解这个行业,做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前景规划,同时还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不是光凭着一腔热血和敢打敢拼就能成功。”刘晓东说。
据了解,德州学院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投身到创业热潮中,也有不少项目在启动初期就因为不够成熟而“夭折”,但这没有影响学生们创业的热情,仍有学生不断带着好的创意、好的项目来到指导中心,而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正是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所在。“目前,国家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非常支持,也提供了不少政策上、资金上的帮助,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走下去。”刘晓东表示,大学生想要创业,尤其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争取更大利润和附加值。
其次,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专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创业的项目,真正成为“门内汉”。另外,不要总想着“创大业”,更不要怕“事业小”,因为创业应该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成就“小而美”、“小而精”的项目也能带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