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额减少但互动频繁
在经贸关系上,中韩一向联系极其紧密,毫不夸张地说,中韩经贸可为“唇齿相依”的关系,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同时,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更是为韩国开启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前三季度,日照检验检疫局共签发中韩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1111份、货值4596万美元,出口产品在韩减免关税约230万美元,中韩自贸协定证书签证量占中韩两国原产地证书总签证量的87%。
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273.8亿美元,占韩国GDP的16.6%,相当于美韩贸易总额的两倍。然而,囿于多方面影响,中韩的双边贸易额正在发生改变。9月份,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81.95亿美元,同比减少7.3%,其中,韩自华进口72.34亿美元,同比减少4.6%;对华出口109.61亿美元,同比减少9%。据韩媒报道,受部署“萨德”影响,两家代表性的娱乐公司股价分别下跌26.7%和19.1%;在对华出口比重较大的韩国化妆品行业,一些主要企业股价下跌超过20%左右。韩国旅游业也受到“重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韩企业依旧互动频繁,并且在逐渐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据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消息,2016年上半年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额同比增长17.8%,为28.4亿美元,对华投资自2011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增势。若下半年照此趋势发展,全年对华投资额有望超过50亿美元,创200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近几年,韩国在华发展良好的企业并不在少数,韩国三星、LG、SK、现代汽车等企业已在中国积攒了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在众多韩国企业中,三星称得上韩国在华企业的典范,虽然三星因Note7爆炸事件股价一度大跌,但其之前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三星在中国基本上形成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业务涉及电子、重工、化学、金融等众多领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企业报》表示,“三星已经成为非常成功的中国本土化企业。同时,三星也是中韩两国产业友好合作的典范,不只是在中国生产好的产品,而且还把‘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等带到了中国。”
中韩合作需要“取长补短”
中韩经贸拥有坚实的合作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宋清辉对《中国企业报》表示,“中韩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关系友好契合度高。在某种程度上,中韩两国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双方都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强经贸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其中,中韩双方在环保、能源、医药、传媒等领域具有较为紧密的合作,发展前景广阔。‘中国资金+韩国技术’有望成为中韩经贸合作新模式。”
但是也有部分韩国中小企业认为,进入中国市场存在难度,主要障碍在于对于中国市场的不了解。宋清辉建议道,“韩国对技术外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对中国企业,警惕度更高。在中韩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通过协商对话机制增信释疑,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好对方的知识产权技术等。同时,中韩两国政府应该扮演‘指路人’的角色,帮助双方企业之间以相应的协商机制的方式解决分歧。”宋清辉还表示道,“中韩两国的政府都在密切关注双边的经贸合作,都特别鼓励双方企业在通讯、物联网、电子信息、生物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领域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韩国技术”已成为韩国企业最引以为傲的资本。对此,一位韩国企业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介绍道,“韩国的很多技术正是中国所需要的。比如,中国的养老产业缺乏尖端的技术和设备,中国的食品需要确保安全、环保。在这些方面,韩国的企业可以很好地和中国企业合作,这将为中国企业降低成本。”
韩国流通协会会长李在学对《中国企业报》表示,“中国的产业园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需要韩国的一些尖端技术,通过中国的生产力、劳动力与韩国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打造一个更具发展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