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岳母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他们都59岁了,身体不太好,我是他们的大女婿,最小的女儿还在上学,我和媳妇巴哈尔•吾拉孜哈里选择回村里创业,从头开始生活,主要就是为了照顾两位老人,我对待他们会像我的亲爸爸妈妈一样。”近日,赛尔波里说。
赛尔波里和媳妇巴哈尔都是八零后,原本他俩在石河子市夜市上摆烧烤摊还开了个小商店,生意不错。去年因为石河子市城市建设,他俩得重新选择地方摆摊,他俩一想,到哪都得从头开始,正好巴哈尔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边也没人照顾,他俩一合计就回沙湾县东湾镇宁家河村开始了创业尽孝两不误的生活。
今年五月份,赛尔波里和媳妇在到村里花6000元的年租,租了村民的房子,利用他俩的特长开起了饭馆,虽然每个月可以净赚上万元,但比起在石河子市的生意还是有差距,可他俩很满足。
“正好我们也想要孩子了,回到村里可以照顾爸爸妈妈,我妈妈患有心脏病、关节炎等好几种病,我爸爸也是腰椎尖盘突出,干不了重活,我还有一个妹妹没有成家,小妹妹在上学,他们还有负担,我们开饭馆需要大量的羊肉,正好我爸爸养了40多只羊,需要羊肉就买我爸爸的,相互照顾嘛。”巴哈尔说。
在吾拉孜哈里眼里,赛尔波里不仅能干还特别懂事,每次家里有收割饲草料、堆垛、清除羊圈里的粪便等重活时,赛尔波里都会回来帮他干。
“女儿女婿能在村里开饭馆我们老两口特别开心,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他们就把大盘鸡呀、羊肉啊做好给我端回来,我们有个啥事,他们马上就来帮忙,女婿就像亲儿子一样,特别好。”吾拉孜哈里说。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沙湾县支公司住东湾镇宁家河村工作队干部杨政慧说,看到八零后的赛尔波里和巴哈尔能放弃在大城市做生意的机会,为了父母回到小山村里来,特别感动,也通过微信圈、请朋友品尝等方式帮他俩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家的美食。
“他俩配合的可好了,一个人配菜、炒菜,一个人拉面、下面、捞面,中午的拌面生意还不错,特别是他家的架子肉、砂锅等特别好吃,价位适中,住村干部周末回不了家,要是来亲朋友好来了,就请到他家品尝美食,城里有的他这都有,甚至更好。”杨政慧说。
目前,赛尔波里两口子除了不断提高做拌面、各种菜品的水平之外,努力做好服务顾客,到冬天再增加一项熏马肉,自己可以卖也可以联系以前在石河子市的老顾客销售,争取生意越来越好,早点能赚到能买到在村里修建的85平方米的牧民定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