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月协商会议旨在汇聚企业、大学、研究所、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政协委员的睿智,添柴“双创”,点燃“双创”激情。
营造氛围,让“双创”走向“大众”
“要通过政策制度安排,实实在在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创业创新积极性,让创业创新从‘小众’走向‘大众’。”道外区工商联副主席杨中文委员建议组建创业创新政策宣讲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实现“双创”政策对创业创新主体的全覆盖。
黑龙江华夏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世恒委员提出“应形成鼓励尝试、失败宽容的创业创新氛围,不以成败论英雄”。
为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身为香坊区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科科长的刘蕾委员指出,“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前期进行了多种渠道的宣传,可有些企业的配合程度不高,希望继续加强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让每一个纳税人都能够享受到国家给予他们的优惠和福利。
打造基地,促进“双创”发展力
“在哈尔滨市建立创新基地,以释放活力、增加就业、增强动力。”市政协常委、哈尔滨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管理部教授于志平提出可在“创新”基地里,让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创客等多方面实现协同创新。在哈尔滨大都市圈内,聚集创客、创新项目、创新设想、创新专利、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通过“互联网+”战略形成同步互动互通互补。
围绕创新,于志平常委提出五种创新基本类型:即开发一种新产品;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来源;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或工艺;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开辟新市场。
加强实训,提高“双创”硬实力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鲁啸军委员建议:“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出“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上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要完成制造企业所需实用性生产技术人员的由“博才”向“专才”过渡,更好地解决毕业生专业实战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生产技术实际需要不相匹配的矛盾,开展专业化实战技能培训显得十分必要。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副所长陈健常委发言指出,要“加强专业实践培训,提高就业创业的硬实力。”“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以培训促进创新创业。”
陈健常委则建议加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养,帮助职业院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职业院校实训平台。
输入外能,形成“双创”助推力
“要完善特惠政策,保障大众创业创新主体多元化。”杨中文委员提出要使政策更加“给力”,更接地气。“着力整体联动,统筹推进大众创业创新政策落地。”继续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创业创新的“乘法”,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实现创业企业和支柱产业共荣。
融资难,融资贵,仍然制约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为此,刘世恒委员建议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大金融对“双创”主体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发挥政府作用,与金融单位合作建立各种支持资金;另一方面要为社会资本支持“双创”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风投基金支持“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