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韩国新闻 » 创业资讯 » 正文

俞敏洪:我反对脑一热、不顾一切的创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4  来源:韩网  www.kcrea.cc  浏览次数:162
核心提示:7月25日,在筑梦创训联盟成立暨筑梦成长营走进哈尔滨启动仪式开始前,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创业的话题接受了黑龙江卫视的采
      7月25日,在筑梦创训联盟成立暨筑梦成长营走进哈尔滨启动仪式开始前,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创业的话题接受了黑龙江卫视的采访。

俞敏洪认为当前双创时代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创业者更加年轻化,二是任何行业的创业都和高科技密切相关,尤其是跟互联网相关。创业已然不再是生意,而是一种连接,是把业务、商业模式、人和市场连接起来的一个活动。

作为投资人,俞敏洪十分看重项目是否有实实在在的商业模式、创业领袖和创业团队。

视频时长11:18分钟,大小约1.86G,建议在WiFi下观看

以下为采访视频之文字实录:

各位黑龙江的创客们、创业者们,大家好,我是俞敏洪。

双创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已经开展了差不多两年。其实,中国的创业早就在几十年前开始了。比如说我,其实已经算是中国中游的创业者,在我之前还有柳传志他们,其实又比我早了差不多十年。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的繁荣、国家的昌盛跟创业可以说是密切相关的。在两年前,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可以说标志着创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时代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创业者更加年轻化,我们当初出来创业的时候一般都是三十岁左右,通过这两年跟创业者接触,发现一些有创意的创业者一般都在25岁左右,要比我们那个时候年轻很多。

第二个,现在任何行业的创业者都和高科技密切相关,尤其是跟互联网相关,或者说跟移动时代相关,创业不再是单纯的做一件生意,而是一种连接,把业务、商业模式、人和市场连接起来的一个活动。

我对创业的看法主要是两点:

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是非要创业不可的,当然创业有多种形式,你可以一个人创业、也可以一群人创业,也可以加盟创业。但是创业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呢?你在为自己的生命做主场,意味着你在为自己的才能搭建舞台和平台,所以我是一直鼓励创业的。

第二点,我认为创业是需要准备的,我不希望大家头脑一热就背上书包、把家里的存款通通取出来去创业。我认为,创业需要基础。比如说我当初能够把新东方做成功,是因为我在北大有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并且在北大的时候我就开始做培训班,为别人做、为自己做。到1993年成立的时候,其实我在培训领域已经有了三到四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在自己创业的时候比较容易成功。我反对大家脑袋一拍、头脑一热,自己不管一切的投入到创业中去。我觉得人应该打有准备之仗,这个仗可以冒险,但是不至于说你完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扔进去了。

所以基于这两点。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第一,大家要创业;第二,大家要有准备地创业,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得到好的机会、好的成长和好的事业。

记者:您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三个比较重要的素质?

俞敏洪:就我自己的身份而言,其实我首先是个创业者,我从20多年前开始创立新东方。新东方现在光子公司就有几十个,每一个子公司都是一个创业项目。尽管是基于新东方平台的创业,但是它不会脱离创业项目的逻辑。同时我本人又是一个投资者。因为在新东方成功以后,新东方本身就要投资很多相关联的产业链和生态链中间的项目,现在新东方也已经投资了二三十个。

同时我又是一个独立的投资人。其实在10年前,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作为第一家创客空间在北京创办的时候,我既是他的GP,又是LP。所以我是非常早就加入了中国创新创业投资的这个行列中间。尤其是前年我跟我的朋友盛希泰一起创造了洪泰基金这样一个天使投资基金的时候,跟创业者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

我自己作为老创业者,有一整套对于预见项目、预见事情,怎么能够干成的比较好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也可能是顽固僵化的观点,因为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任何过去的经验,似乎都是不足以俯瞰未来的成功。

作为投资人,我们的每一笔钱花出去,都是希望有回报的。现在对于创业者的判断,就会变得非常地苛刻。在这个意义上,我作为一个投资人,自己出身于创业,对这个事情的判断,一般来说都会落到实处。

比如说,尽管我也关注跟互联网相关的各种创业项目的一些数据,包括日活、月活、注册人数等。但是,其实我内心知道,大量的项目数据都是有水分的。对于我来说,尽管我关注项目,但是我更加关注项目背后的商业模型。如果你告诉我你有1000万用户,那我就会问你1000万用户是如何转化成可以收费的用户的。如果1000万用户转化成收费用户的时候只有几十个人或者上百个人,而且这个费用还可能少一点点,那我认为这个商业模式就是有问题的。

所以对于我来说,我抱着比较传统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一个商业模式,尽管数据很重要,但是数据背后能转化成真正的商业模式的,可长久发展的体系会更加重要。

尽管在头脑发热的时候,尤其是在经济发热的时候,大家会抢,比如在去年这个时候,差不多O2O最兴旺的时候,大家拼命地抢数据不错的项目。但是实际上证明了那些数据不错的项目,到最后都遇到了重大的困境,而在这样的困难中间,那些真正关注商业模式的执行项目,反而不光活了过来,而且还进行了A轮、B轮的后续融资。

第二,我所关注的实际上就是创业者本人,作为第一创始人,你开始创业以后,你本人有没有可发展的实力和潜质,这个其实也非常重要。因为在中国有大量的项目,其实创业者想到了一个创新模式、一个创新思维,甚至最后公司估值都估值到了10亿人民币,甚至10亿美金之上。可是到最后公司依然被做垮了,依然被做没了。我分析一下它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创业者没有一个把公司带向下一个发展平台的素质,而且有一些创业者是以技术为主、有一些创业者以营销为主,但是他恰恰缺乏了把整个公司变成一个大平台,和整个公司变成一个真正从人力资源到行政管理,到和公关政府合作,以及到商业模式能够完整地结合起来,并且把整个团队引领到下一个阶段的才能。

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的话,表面上这个项目可能暂时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最后当考验到这个创业者,是不是一个真正企业领导人的时候,这个困境就会来到。其实就我本人而言,我判断这个创业者的时候,首先判断的不是他的技术能力有多高,尽管这个很重要;也不是说仅仅判断他商业模式有多好,而是说是不是他能把这个商业模式,真正带到未来一个伟大的企业。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要素,就是他的团队成员的组合。我比较担心的是,四五个人、七八个人喝顿酒,吃顿饭凑成了一个创业团队,最后每人拿着10%到20%的股份,说哥们我们开干吧。干到最后发现这个团队是个乌合之众,要么没有一个真正的团队分工,要么没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的机制。这样的团队常常会比较容易出问题。我在过去两年之间,对这样的团队进行过跟踪,最后发现80%的团队都散架了,原因是因为团队没有核心人物、团队没有核心的分工。

我还发现,反而有一种团队比较容易稳健。就是这个创始人先一个人开始了一个创始项目,到最后由于创始项目需要人才,不断地到外面去挖人才的时候,人才加入,变成了相当于创始人之后的第二创始团队再进来的时候,更加容易有领导和团队的一个组合,反而能够使这个项目走得更远,总而言之,这三点是我投资创业项目的时候最关注的三点。

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模式,当然这个只能从我的眼光来看,也许我的眼光是不够的。第二就是实实在在的创业领袖,必须是。第三实实在在的创业团队。这三个加在一起,这个项目,在稳健地抓住机会往前发展,存活并且壮大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

 
 
[ 韩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韩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官方认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浙ICP备16013698号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