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建立于2001年,目前已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内龙头软件园,是北京市乃至全国展示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先后被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几十项资质和荣誉称号,是国内首批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创新孵化器。园区目前聚集了百度、联想、新浪、IBM、文思海辉、东软、汉王科技、启明星辰、华为、信威通信、中兴通、港湾网络、中核能源、曙光信息等277家IT企业,其中上市公司3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8家,从业软件工程师逾3万人。
通过签订协议,吉首大学与中关村软件园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以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为支撑,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素质拓展为牵引,在充分有效衔接第一课堂的同时,多元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与创业孵化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眼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活动各环节。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与产业、用人、生产的无缝对接,逐步形成与高校校情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机制;形成创新创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机制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孵化平台,服务校企联合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覆盖一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有效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会上,黎奇升简要介绍了吉首大学发展历史、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情况。他指出吉首大学有实力也有能力与企业开展合作,希望通过合作,共同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服务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能力。
邓延嵘总监介绍了中关村软件园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发展运行的相关情况及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的项目。他指出双方应依托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