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4月份,威海市对韩贸易额108.3亿元,同比增长7.5%。这组向好的数据信号,正是一年来示范区改革创新红利加速释放、发展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集中缩影。
一年来,威海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贸易通道,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机制体制,再造威海对韩贸易先发优势,正向着对韩贸易发展集散地的目标奋力前行。
先行先试 打造中韩货物贸易最便捷通道
6月1日,300余件国内邮件在威海国际物流园EMS分拨中心顺利通关后发往韩国。这标志着全国首条中韩海运EMS速递邮路进出口业务全面开通,搭建起威韩贸易的又一快捷通道。
据威海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主任林荣光介绍,仁川是东北亚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借助中韩海运邮路出口业务,利用威海口岸辐射全国的EMS网络,可以发挥辐射效应,运用地理优势、通关优势、成本优势,吸引国内其他地区跨境电商货物通过威海出口韩国或转口欧美,带动威海地区物流、仓储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开启了中韩贸易“自由”模式,给威韩贸易带来最直接的红利就是贸易规模的提升和广度的拓展。而要抓取这一红利,必须搭建更加快速的贸易通道。
为此,威海借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先行先试步伐,创新机制体制,优化通关环境,全力打造中韩货物贸易最便捷通道。
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是“政策洼地”,更是“改革高地”。一年来,威海实现了一系列领先于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创新成果——市政府分别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青岛海关签署合作协议,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威海口岸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先行试点电子口岸;在威海港、石岛港、威海机场、威海出口加工区等9个监管区、12个固定查验区域全面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检验检疫、一次放行的“三个一”模式,口岸货物整体运转效率提高30%至40%,查验费用节省50%;实现了“电子运抵、自动放行”,通关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3分钟。
对韩特色进口口岸建设成果丰硕:威海口岸、石岛口岸和龙眼口岸3个口岸成为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新增19个进口韩国冰鲜水产品品种,山东省第一家海关监管的鲜活水产品交易中心落户荣成;威海口岸、石岛口岸2个口岸获批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打造韩国鲜奶第一进口口岸,实现对韩国鲜乳企业进口注册工作采信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结果。
随着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推进,韩国与威海的贸易合作开启全新格局。2015年,全市有1845家企业与韩国有贸易往来,贸易额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威海口岸实现对韩贸易额2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放大优势 建设韩国商品集散地
6月2日上午,从韩国运抵的海苔集装箱驶入九日进出口有限公司仓储楼,工人们开始卸载货物。“像这种集装箱,我们一天的装卸量达到20多个。”该公司销售总监张相志说,中韩自贸协定签订一年来,每天打电话与九日商讨合作意向的企业增加了3倍多。
借助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制度利好,威海九日进出口有限公司一跃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韩国食品进口企业。“中韩FTA对我们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去年营业额增长了一个多亿,成交额增长35%以上。”张相志说。
九日公司的快速崛起只是威海打造韩国商品集散地的一个缩影。在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推动下,来自韩国的日用品、食品、服装等加速登陆中国。作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兼有地缘和先行优势的威海,成为韩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通道。
适应威韩贸易合作新常态,威海利用与韩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物流优势,以扩大进口分销为主线,规划建设一批集展示、保税、仓储、运输、线上线下交易、配送、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韩国食品日用品交易集散中心,并同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韩乐坊大型韩式主题商业公园、大韩家保税直购进口体验中心、家家悦进口商品直购体验中心等一批韩国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快速崛起。目前,盛世韩企中国总部基地落户韩乐坊,已签约韩国生产企业140家;威海九利正韩国商品工厂店运营公司在青岛、潍坊、杭州等13个城市建立了大型商超,计划三年内发展300家连锁店;时尚500韩国进口服装交易中心已正式开业;家家悦集团将在全省600多个门店中批量推开韩国商品直购体验中心……
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威海正从“试验田”里收获对韩贸易的沉甸甸“果实”:2015年,全市进口韩国食品日用品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9%;今年1-4月,进口韩国食品日用品3.3亿元,增长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