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韩国新闻 » 韩游攻略 » 正文

安徽黄山 从深宅大院穿越到花山迷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28  来源:韩网  www.kcrea.cc  浏览次数:300
核心提示:2015-06-27 21:37阅读(312)评论(1)韩网转贴,从齐云山下来,离开休宁,趁着夜色来到了相隔不远的黄山市。说来和黄山市真是缘分不
 2015-06-27 21:37
阅读(312)评论(1)


韩网转贴,从齐云山下来,离开休宁,趁着夜色来到了相隔不远的黄山市。

说来和黄山市真是缘分不浅,短短两年里居然见缝插针的来了3次了,回想了下,上一次的走过的屯溪老街、看徽派大戏甚至周边的呈坎、关麓、塔川的图片都还躺在硬盘里没空整理呢。行走四方,收获颇丰,也患上了拖延症,经常得断断续续的分期分批的才能把一个目的地的图文发完,比如,光一个南极旅行,就写了快一年,到现在还有未完待续的部分,惭愧之极。

暮色里黄山市屯溪区,最醒目的当是横跨率水的徽派廊桥文峰桥,虽然在遍地古迹的屯溪,这座桥只是仿古新作,但是也不失为一道炫丽的风景。今晚就住这里了,准备第二天跟着朋友去一探那个从发现至今依然成谜的“花山谜窟”。



从桥边步行右转,不远处就是古色古香的黎阳老街。这条老街分布着众多的老宅深院,斑驳的老墙和青石板路,现在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街区了。



找到朋友的这栋老宅子,就是晚上下榻的地方。听美丽文静的女主人介绍,这老宅本是当地汪姓徽商的家宅,当时偶然的机缘遇见并喜欢上了这里,于是就有了这庭院深深的“叙”。



在二楼的木廊窗口看下去,楼下的天井依稀还是原来模样,中堂案上悬挂山水画和楹联,昏黄的灯光里,几个年轻人静静的相对坐着,玩手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千里之外,而是你在我的面前,玩手机。



楼上的灰瓦、窗棂,光影律动,古意盎然。



在楼下的后院,高墙下的小石桌椅,桂花香弥散的私密小空间。



我睡觉的卧室,雕花床屏,流水般的珠帘,如果房间隔音再靠谱些,我会更想在这里住几天,嘿嘿。



木廊柱间的粉墙上是写意荷花。



清晨醒来,瞥见花窗外的滴水瓦当上,恍惚是虎面的图像。



晨曦透过的阁楼,那几扇老窗后面,有闪现古装小姐的幻觉。



迴廊幽深。



绿植青翠的叶子,点缀着老宅的空间。



几朵枯干的莲蓬,又错落着什么思绪?



早起的阳光,暖暖的探进门边。



坐在中庭,放松的享用完绿豆粥,再翻翻手机新闻,等着朋友来。

 


让我惊奇的是,安静的老宅里,居然清晰的从左手厢房里传出响亮的蟋蟀叫声,早已入秋,这秋虫却不愿消停。。。



也许有下次机缘,可以小住的话,带上书,在这院里翻翻,打发漫无目的的时光。



走神

 


发呆


想心事



约定的时间到了,朋友准时来接我出发,去花山谜窟。



闻名已久的花山谜窟其实就在黄山屯溪区东郊境内,沿着新安江南岸边,有花山和雄村两处古迹。穿过这座江上索桥,也就从徽派大院穿越到了上千年前的神秘洞窟。

花山谜窟原称“古徽州石窟群”,近几年被善于总结和发现的人们,归类到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诺亚方舟等世界上众多世界奇观谜境一起,它们,都正好处在北纬30度这条神秘线上。



朋友跟我说,她们小时候郊游的乐趣很多,可以骑单车去爬齐云山,也可以背着父母跑来钻这些奇怪洞窟玩。。。



山道边野果绿树遍地,谁能知道这山里面,早已被不知来历的古人掏空了!



我们进入的2号石窟又称环溪石窟。看了介绍,这地下洞窟居然有4800平方米,洞深达146米,而且还被开凿成了楼上楼下两层,真是地里乾坤大啊!



刚到洞口,就看见有雾气弥漫不散,可见洞里潮湿阴冷,我们后来出洞以后,我的相机镜头就因为洞内外温差和湿差而被蒙上了一层密密的水汽,无法拍摄。



初进石窟的洞口,已经可以看见神秘古人开凿的痕迹,历历在目。

“花山谜窟”据考古、地质方面的专家对石窟出土的西晋釉陶等文物进行考证断定,它开凿于西晋年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发现石窟36座、遗址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现在石窟大部分已被水淹没,我们只能沿着后来铺砌的游客通道,看看露出水面的石窟。



洞穴里曲里拐弯,深邃湿冷。



照明的灯光打在洞壁上,映射出稀奇古怪的造型和颜色来。



洞中有洞



宽敞的石洞大厅。



开凿者巧妙的预留了大小不等的石柱,用于支持庞大的石窟顶部。



花山谜窟的谜团在于,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开掘石窟,而且又处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带,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信息记录。另外,石窟的开掘具体的年代、用途、石料去向、持续时间、开掘者身份到底是什么人?许多谜团至今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



这么多的石窟里,除了明显的人工痕迹,没有任何的雕塑、壁画、文字遗迹,但是如此大的规模、这么多的洞窟形态、这么密集的石窟分布,却没有任何民间传说,也没有任何官方记载。



神秘的洞窟,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终究会揭开谜底。



这个石窟和其他洞窟不同的是,没有积水。



古人开凿石窟时候,很巧妙的依照山势走向开凿,所以留下了缓坡洞顶,那么问题来了,在上千年前的东晋时期,在没有先进勘探工具的情况下,古人们是怎么判断开凿到什么位置而且能准确的避开山顶不至于凿穿的?



所谓神秘疑团,还有很多。

随行的导游介绍,花山有石窟36个,而在其东侧的歙县烟村方圆4平方公里的200多座小山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石窟36处。。。



和当初的秦始皇兵马俑坑被发现的过程类似,花山谜窟在屯溪的地底下默默无闻的被掩埋了上千年,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一位上山寻找耕牛的老农发现。



这么庞大而壮观的石窟,洞里空气却流通顺畅,一点不因潮湿而有霉湿气味。



转来转去,对这谜一样的地方,充满了好奇心。



花山谜窟自发现以来,已经组织多次各路专家学者考察研究,但是尽管已提出多达几十种猜想,但是却没有最终定论。



其中最主要的猜想有:

1,越王勾践伐吴的秘密战备基地说,是目前对石窟形成时代最悠久的一种猜想。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史记》载,伐吴越军总数为49000人,全在外秘密训练而成。



2,屯兵说。据《新安志》载,东汉时期,孙权为铲除黟、歙等地山越人,派大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这些水域为“屯溪”。这也似乎印证了花山谜窟是贺齐屯兵和储备兵器弹药的地方。



3,采石场说,是最普通的一种用途说。徽州留有许多做工精巧的古民居、古桥、古道,还有渔梁水坝等古老水利工程,花山谜窟恰处于新安江边,大量石料是否通过新安江而运输到徽州各地作为建材?



4,徽商屯盐说,是指这些石窟由于屯放盐等大量的货物需要而开凿的。自古以来,徽商的足迹遍及天下,其中尤以明、清朝代的盐商更为出名,而古徽州的对外运输渠道即为新安江,石窟为徽商的仓库。



5,环保巢居说。“北方有窑洞,南方有石窟”,这是中国先人在人居环境上追求朴素环保理念的两大发明。一个掘土坡为房,一个凿石山为屋,不占肥田沃土,不破坏山坡山形,不毁坏山坡植被,营造出冬暖夏凉的栖息地。石窟内有房、有走廊、有石桥、有厅堂,有石水池、石水窖等,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6,功能转化说,这些石窟并非某一朝代某一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开凿而成的,最初可能是为采石,但后来人们又将它用作避难、屯兵、储粮等用途。这种假说可以解释同一石窟中石纹凿痕不同、花纹图案不同的现象。



7,十三陵说,花山迷窟的石料采用木排载运,沿新安江至杭州入京杭大运河,直抵北京,用作修建十三陵的石料。主要根据为:在明定陵地下宫殿石壁上有“石料来自徽州,木料来自柳州”的铭刻。但据地质学家勘定:明定陵所用石料均为汉白玉和花岗岩,而屯溪石窟石料均为红麻石、白麻石,两地石料材质截然不同。



此外,还有皇陵说、花石冈说、晋代说、临安造殿说、方腊洞说,九黎氏部落说、青铜器工具说、外星人建造说等等。众说纷纭,猜想多多,言之凿凿,皆因花山谜窟毫无史料记载而难成定论,花山谜窟依然是串串难解之谜。

 


出2号洞窟,我们去35号洞窟。


35号洞窟入口位置在花山的半山坡上,根据记载,洞深170米,面积有12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



走进洞窟内,26根周长约10米的异形石柱顶天立地,石柱周长有十几米粗,有种宫廷殿堂般的气派。

 




环绕大殿有36间石房,最小者其面积仅2平方米;石房墙壁厚薄不一,最薄处仅10厘米厚。


这些石房三面封,仅临殿堂一侧有一形门洞,门洞仅容一人进出。

 


导游介绍,这殿堂边有深潭数口,水呈绿色,但清澈见底,从不干涸。


据说当初刚刚打开石窟时,洞里飞出了数以万计的蝙蝠,所以35号洞也被称为蝙蝠洞。



转了一圈,带着诸多不解的问号,走出石窟。



古人在这里布下谜一般的石窟奇观,真正是考验后人的智慧。

期待有一天,所有不解之谜真相大白,到时候再来逐一印证所有的疑问好了。

---------------------------------------

花山谜窟风景区原称“古徽州石窟群”,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篁墩至歙县雄村之间新安江两岸,是以新安江为纽带,连接花山、雄村两大景区,呈哑铃状形态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黄山山脉的延伸部分,介于北纬290 44'~290 46'之间。是一个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石窟、庙宇、古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大成,是一个内容丰富、品味高,适宜各层次游客观赏的综合景区。花山谜窟体中,在沿江两岸5公里长的山群中共有36座石窟,目前开发出两个,编号为2号窟和35号窟。(介绍资料来自景区介绍及网络搜索)

 
 
[ 韩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韩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官方认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浙ICP备16013698号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