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2年从中国科学院下海创业,现在做的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智库。我这次来印度是来寻找思想的。印度文化讲苦行、静思,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发展得很快、很热闹,特别需要的是静思。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的题目也是我的静思即经验总结。我的演讲包括两部分:一、中国科技园发展历程和现状,二、中国科技园建设的经验。
一、中国科技园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快40年了,从全球化的视角,我总结了4条经验:一个是改革,二个是开放,三是新技术大讨论,四是活力经济。前三条经验都不能让一个国家发展得这么快,关键是第四条,这就是如何让国家充满创业的活力。
中国现在有140多家国家级科技园,另外还有很多省级科技园。只要一个省有国家级的科技园,这个省就会把大量资源投入到这个科技园里。科技园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20%-30%的水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引擎。
不仅如此,中国科技园也已经有了全球的影响力,全球10大科技园中,有7家是中国的。现在全球最大的科技园是硅谷,第二是中关村,之后是以色列特拉维夫、深圳,台湾的新竹科技园是第九。在中国科技园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把班加罗尔看成是基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印度出现班加罗尔是印度新经济的一个奇迹,可惜印度人没有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班加罗尔,印度政府甚至不知如何支持班加罗尔的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中国科技园建设的经验
按照中国的综合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发展好科技园的经验就6个字——创业、孵化、集群。
在中国,创业已经成为非常热闹的一件事了,每个大学必须有创业课程和大学科技园,每个城市必须建立新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每个地方都需要增加创业人数。2010年,中国创办企业数是176万家,美国是78万家,日本是11万家,印度10万家。如果说中国科技园和改革开放有什么经验,首先就是创业,创业是科技园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切资源都往创业集中,这样才能提高国家的竞争优势。印度这么个大国只有10万家创业企业,实在太少了。印度科学院应该担负起改变印度的创业文化的职责。
中国的创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共有五轮的创业浪潮:第一轮是乡镇企业创业;第二轮是城市个体户创业;第三轮是知识分子下海创业。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是在这个创业阶段诞生的;第四轮是留学生归国创业;最新一轮是现在正在开展的全民创业。在众多创业企业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在经过创业之后增长非常快瞪羚企业。现在看一个国家经济好不好,要看看他们最优秀的企业是多久之前创业的:中国和美国很多企业都是十多年前创业的,比如中国的阿里巴巴和小米,都是创业5到15年。印度经济还可以,因为塔塔是最近几十年创业起来的。德国经济好不好呢?不好,因为它们5家最强的企业都是二战之前创立的。
在中国发展科技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寻找一个区域的长板和发展这个区域的个性。除此之外,中国科技园现在发展的重点是高端链接,也就是去和更高端的资源做结合。中关村创业成功的企业中,有很多创业时的天使资本是来自硅谷。而现在在成都、武汉等众多发展很好的区域中,很多创业企业的天使资金来自中关村。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十三五”规划的期间,产业集群也进入了新的状态——“创新创业生态集群”阶段。这一阶段科技园的规划逻辑大概是这样的:第一是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引领;第二是多技术方向创业试错。现在在中国的众创空间中,不管什么领域都在齐头并进地创业;第三是产业跨界融合。现在中国正在做“互联网+”,也就是互联网涉足到每一个行业中;第四是爆发式增长。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颠覆式创新和爆炸式成长,比如小米、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是发展新一代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所追求的。
三、问答环节
我的演讲收到现场听众热烈的反响,大家纷纷提问,我也尽量一一作答。
问题1:我想了解一些中国创新创业生态和创新集群。
答:波特提出产业集群理论后,应用最好的就是中国。现在中国的一些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为创新集群。在创新集群中,创业是多样的,创业服务业是多样的,这就形成了创新创业生态。
问题2: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有什么区别?
答:产业集群更多地需要物质资源的聚集,在产业集群中资本是最重要的。而创新集群,尤其是生态集群中,新的颠覆式的想法最重要。
问题3:建设科技园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吸引企业?
答:在中国的科技园区里,有一批新型的孵化器,如车库咖啡、创新工场、黑马训练营。现在我们把这些新型的孵化器都叫做众创空间。在这种空间里,能否提供便宜的办公空间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提供一种使创业者和创业者之间、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或者各种投资资源)之间、创业者和创业导师之间充分交流、沟通的环境。在这个空间里,创业者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未来的合伙人、天使投资者,获得成功创业的经验。因此吸引了很多的创业者在这种空间里聚集。
问题4:科技园里集中了很多企业,这么多企业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原来聚集在科技园的企业多数是制造业,这类企业会占用较多的土地,消耗较多的物质资源。现在在科技园内的是大量的创新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企业,是服务业企业。相对而言这些企业使用的土地较少,消耗的物质资源也少。
问题5:科技园区里,企业间是否有关联?是否会互动?
答:科技园区里,企业之间的互动很频繁,尤其是在当前,产生了许多社交化的创新发展方式,企业与他们的合作者、原材料供应商、服务商,甚至学校里的教师共同形成了创新生态圈,是大家合作协同的创新。
问题6:中关村在海外是否设立了办公室?这些办公室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中关村科技园在美国的硅谷和马里兰、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加拿大的多伦多等城市设立了海外办事处。这些办事处在为中关村科技园做高端链接的工作,其中重要工作是向当地的留学生介绍中关村,组织海外学业有成的人回国创业。
问题7:我关心跨界企业,特别是关心中国的服务业、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答:当前中国最热闹的跨界创业就是“互联网+”,里面包括两大类,即“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服务”。其中,“互联网+服务”的发展靠大数据和云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而保险业的发展靠“互联网+服务”,就是这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需求产生了倒逼改革。
问题8:你演讲中提到的知识分子下海创业是指什么情况?
答: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中关村、中科院、北大和清华等为代表的大学研究机构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下海创业。这些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国早期的科技企业。
问题9:我很感兴趣你提到的第三次科技人员创业潮和第五次大众创新改变世界的创业者。这两次创业期的背景是什么?有没有专门的研究?
答:我可以给你寄本书,你从中可以了解。关于当前的大众创业,中国政府在最近几个月里先后发了5、6个文件,鼓励大众创业。我建议你可以去中关村做一次创业旅行,以便亲身感受一下当前的创业潮。
问题10:我很理解你提到的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应该是有政府权力背景的?
答:不是,我提到的是想法特别的创业者。他们通过特别的想法创办企业,进而改变世界。我认为因为印度苦行者中有许多想法独特的人,而且印度有包容特立独行的文化,因此未来印度很有可能成为想法独特的人最多的国家。
问题11:在中国,乡镇企业潮是否过去了?你们的市场是由政府开发的还是靠自己?
答:靠自己。但是现在乡镇企业潮确实已经过去了。原有的乡镇企业出现了分化,好的转型了,差的倒闭了。现在在中国出现了很多城市打工者回乡创业。
问题12:我很同意你说的未来发展靠小企业创业,现在班加罗尔许多年轻人在大公司干了4、5年后就出来自己创业了。
答: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这次到班加罗尔,感觉到这里在创业和新思想观念方面落后了。但我认为印度人并不落后,因为在印度有奇思妙想的人很多。我希望在未来,这些人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到能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