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
海归人才如何成为创新创业生力军?
2017-08-31 13:31  浏览:2267
       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人才已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海归回国创业为啥选择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记者前往国内首个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设立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寻找答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协调运营机构相关负责人张堂军说,这是全国首家自贸区内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8月正式运营,面向海归人才和外籍人才,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配套成熟完善的空间载体,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离岸模式。

 成立一年来,旗下创业预孵化器“海创空间”吸引了16个海外人才团队,其中2个已经“毕业”去其他创业空间和孵化器继续成长,1个刚刚获得3000万元融资,即将“毕业”。

 钱能离岸,人咋离岸?张堂军说,离岸指的是海外人才的海内外双向注册,可以在国内注册也可以在海外注册,不一定直接一步到位在国内登记,这就给海外人才一个渐进适应的过程。“很多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不是今天准备好了,明天就举家搬迁,有个慢慢适应并不断做出工作和生活重心选择的过程,离岸基地的设立,让他们在‘两头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项目,也让离家几十年的‘老海龟’有一个再适应、再学习的成长空间。”

 张堂军说,为了让海外人才更好地适应,基地除了和七家创客空间合作,推荐“毕业”团队前去继续发展,还在以色列贝尔谢巴设立了海外站点,下一步还计划在美国硅谷、德国柏林等创新创业活跃的地区设立海外站点,让海外人才更好地“两头跑”。

 人才要更好地适应,项目也要更健康地发展。如果一个团队的项目,3个月后还和3个月前进入“海创空间”时差不多,这个项目就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改进空间。“海创空间”会引入专业的创业导师帮助团队就人员结构、研发方向、市场定位等进行调整。

 “海创空间”被称为预孵化器,与一般的孵化器有啥不同?张堂军说,这里就像一个苗圃,主要给项目提供前置服务,比如工商注册、财税、人事以及与资本和上下游对接等。调查显示,海归人才不熟悉国内情况,在公司注册、经营等方面有些困难。

 圣挪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振蓉6月底入驻“海创空间”,之前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0多年。“在‘海创空间’,从医保、社保到税收,从知识产权保护到政策扶持基金申请,我都得到很大帮助,让我特别安心。”朱振蓉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