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创业者们普遍的选择是从亲戚、朋友那儿借点钱,先搞小点,等赚钱了再追加投资。他们当中的成功者现在被称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25年前,创业者们可能会找同学或者曾经的同事,研究一下政策和市场空间,如果确实可行,再找几位有资本背景的合伙人共同创业。他们现在被一些媒体称为“92派”。
15年前,创业者们特别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才俊们,用互联网打开了中国发展空间的一扇大门,因此,商业模式是否足够吸引人,成为他们最心念的事儿。他们现在基本上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第一阵营骨干。
5年前,这个答案变成了“谁会给我投资”。
相应地,创业投资在我国快速地崛起。发改委曾在2016年发布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创业投资规模已是世界第二,第一依然是美国。
仅2015年,国内创业投资机构新设立创投基金就有721只,新增可投资资本量2200亿,增长80%;全年创业投资案例达5520起,增长100%,其中,天使投资2075起,增长超过170%。
创投井喷的背后,一些与市场方向并不协调的现象也开始显现。
比如在BAT(百度、阿里、腾讯)之间站队———最后卖给阿里还是腾讯成为创业之初就要思考的问题;比如上市成为终极目标——如果产品或者企业没有能在资本市场讲出一个好故事的潜质,基本就不会出现在创投基金把关人的计划表中了。后者的丑陋程度,完全可以与祁同伟的婚姻有一比。
这种过度追求暴利的现象,在股市中已经表现得非常充分。
7月14日,上市仅三个交易日的国科微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上半年亏损2500万至3000万元。
如果说,国科微产品所在行业存在明显季节性波动、一般四季度收入最高是一个合理解释,那么,媒体统计的2016年至今上市的463只新股中,已有39家公司一季报出现亏损,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高达107家,就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
如果指责这些公司财务造假,有些以偏概全,但在近两年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全球经济也出现复苏苗头的形势下,前三年利润处于连续上升势头、经过发审委和保荐人层层把关的所谓优秀公司,上市前后的表现差距如此之大,已非经营能力变化所能解释。
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成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重要遵循和实践指南。
可谓一针见血。严是爱,松是害。当一种亚文化在市场中逐渐成型,并且有可能产生严重破坏力之时,规则、监管的雷霆手段必须适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