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
专家共议就业创业:大学生下基层难 结构性矛盾是主因
2017-03-14 10:35  浏览:32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要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要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1100万就业任务能否实现?就业、创业如何选择?就业困难群体利益如何保障?2017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两会有我·砥砺奋进”访谈栏目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就以上话题进行对话交流。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压力虽大 但信心十足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总体稳定,实现新增就业1314万人,有力保障了民生。今年就业形势“错综复杂”,能否实现1100万人的就业任务?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认为,2016年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就业人数不降反增,这实际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另外,每年700多万的大学生就业主体,新增劳动力素质比较高。因此,实现1100万的就业目标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看来,1100万的就业目标定得切合实际。他解释到,因为前几年实际上完成的就业任务都比1300多万还多,这次在1000万基础上加个100万,还是留有余地的。再加上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6.5%左右,还要争取更好的结果。“所以,在经济增速支撑和好的就业政策基础上,我觉得这个目标应该是能够完成的。”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则坦言,实现这一目标,压力还是比较大。“今年多增加了100万的就业岗位,体现了中央对就业的重视,但我们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更努力才行。”
  大学生下基层难 结构性矛盾是主因
  当下,基层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沉疴宿疾”,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不愿待,待不久”,对高大上的企业有天生的“好感”。导致大学生下基层难的关键点在哪里?苏海南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结构性矛盾,大学生的供应、学习能力以及所学的知识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不上,有一些脱节。他直言,“很大实际在于中西部地区,二、三、四线城市基层单位,它的发展空间太有限,而且人际关系圈子太小,待遇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工作的有趣性、多样性、挑战性也确实差一些。所以,这几个因素加起来,更加固化大学生及其家长不想让自己孩子到那些地方去。”
  对此,苏海南建议,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开通基层劳动者的升迁空间,人社部设立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要去支持。这样大家去了,才会觉得有自己施展的舞台,有展示自己个人价值的机会空间,慢慢比较均衡地去就业了。“要让基层劳动者看到前景,没有这一套制度真不行。”苏海南强调。
  引导大学生创业 要因人而异 实事求是
  大学生不仅是未来我国人口的主体,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必然的主体,他们是引领我国创新创业、经济转型升级并使我国成为创新型经济体的主力军与希望所在。毕业即创业,这样的做法可行吗?三位嘉宾一致回应,刚入社会就创业,不太现实。
  “从这几年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几乎没有成功的。而是就业之后,再出来创业成功率更高。劳动力是流动的,社会给他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流动的空间,我想这种创业机会就来了。”吴江认为。
  苏海南说,大学生创业,我们支持、鼓励、引导,但实际上不可能刚入社会就有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这个不太现实。他指出,大学可以教大学生创业的一般套路、提供一些创业的市场信息、并对大学生进行理性引导。具备能力和资金、市场关系的,就去创业。“一定因人而异,不能大学生都去搞创业,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是我们中央的政策所希望指引的方向。”
  常凯谈到,现在引导大学生创业,方向肯定是对的,也非常有价值。但是在宣传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你连就业,连工作都找不到,还去创业?有这种可能吗?你有什么能力呢?你有能力你肯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他补充到,学校虽然没法教学生怎么创业,但是在就业辅导上,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帮助。包括从理念、选择,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等等。便于跟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能够把自己推销出去。“这些方面我觉得都应该加强的。”他强调。
  特困就业群体 政府要保证他们基本体面的生活
  特困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受到网民关注,比如年龄偏大的人员,身体素质有所下降,病岗、病亡等事故就会频频出现,但男性60岁、女性50岁以后的这部分人已不符合缴纳社会保险的条件,企业不能申报社保,也就不能申请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保障特困就业群体的权益?
  吴江建议,对特困就业群体进行税收减免,应该有一定的优惠,用税收的杠杆来刺激像这些人的再就业问题。
  常凯表示,身体不好、身体残疾的困难群体,一定要有社会补助和社会救济。退休、下岗的这些人,他想自己再重新就业、补差,这都可以不用管。但是政府有责任是什么呢?能够保证他们基本体面的生活。“这个政府不能推,要兜底。因为这些人以前做过贡献,不能说现在就不管他们了,要让他们很好地生活下去才行。”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