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华严经》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景忠山原名娘娘山,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每逢灾荒之年,景忠山常有一耄耋妇人下山给穷人施舍粥饭,接济饥民,百姓认为是西天王母下凡,拯救苍生,点化施恩,故而得名。
宋代以后,按道教阴阳学说命名,山体南坡属阳,称为明山。山体北坡属阴,称为阴山。明朝前期又称朱雀山,明朝后期改称景忠山。清朝时,康熙大帝封它为“天下名山”,并御题“名山初步”、“灵山秀色”匾。
说到景忠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别山禅师——性在。
据史料记载,景忠山东山之阳,有一个简陋、低矮、潮湿的山洞——知止洞。明末清初,一位高僧曾在此静坐参禅,面壁九年,最终修得正果。这位高僧,就是在景忠山发展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曹洞宗第二十八代嗣祖,性在法师。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久远,现存和可考证的资料欠缺,目前性在法师的俗姓名号,生卒年月均已无法确认。不过,通过留存的碑帖资料及方志记载,还是可以觅得大量踪迹。
崇祯17年(1644年),性在开始到景忠山东山南坡的知止洞静坐修行,参悟佛理。
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林亲政后首次“出狩蓟东”。“以景忠在指,固而登焉”,性在“由石室出谒,对诏称旨”,顺治皇帝“数位动容”,最后赐名“别山禅师”,决定将他召入京城大内供养。
从此,性在一举成名。而景忠山也随之声名大噪,香火旺盛,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来降香朝拜:祈求平安如意、升官发财、生意兴隆、袪病强身,金榜题名。
不是环境太嘈杂,是你就没想过远离喧嚣
景忠山寺庙建筑始于宋代,到了明朝天顺年间,建三忠祠,祠内塑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三位爱国忠臣。眀嘉靖二年﹙公元1523 年﹚,蓟镇总兵马永又于“三忠祠”东侧建碧霞宫,奉元君像。
儒、释、道三教的相融,构成了景忠山“庙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的寺庙建筑体系,蔚为壮观。
“朝山要静心,拜佛要离相。”景忠山海拔610米,有1872级台阶,三个茶棚,八大景观:拂晓观日、云寺晓钟、峦峰叠翠、峰巅莲座、金花漫野、滦水迤蓝、幽洞常滴、峡谷影龙。
登临山顶,环境优雅,视野开阔。往山下眺望,可以看到一边是现代工业;一边是出离红尘,摒弃俗念,不问世事,焚香煮茶,修身养性。
这是一个矛盾体,也是一个不好解开的课题。城市要发展,需要工业、机械、建筑、科技、现代化。而人们向往的又是一种纯朴、身心宁静、融入自然、蓝天白云、月朗星稀、不被打扰的时光和生活。
爬山途中,坐在台阶上休息,目之所及,层峦叠嶂,树木葱绿,松林密布,四下无声。众生繁华喧嚣过后,终究要归于寂静,回到最初和本我。
站在碧霞宫门口,有人点蜡,有人烧香,有人双手合十许愿,有人匍匐跪地祈祷,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信仰,揭示生死轮回,寻求救赎、解脱的勇气和力量。
万松禅院,来自岛国的侘寂之美
游完山,拍完照,拜完佛,可以就近选择酒店,饮食和住宿。
在景忠山山脚下的西北侧,有一家名为“万松禅院”的度假酒店,是典型的日式风格。大到房间的架构、布局及摆设,小到布景,灯光,插花,无不传递出一种简洁,精致,静美,野趣和自然,日本的侘寂之美跃然眼前。
除食宿之外,万松禅院还有个禅修中心,里边设有禅堂、斋堂、茶室、画苑和禅房。喜欢参禅悟道,可以在这里体验一番,激发内心的觉悟和智慧,洗礼心灵,找回菩提之心。
面朝景忠山,看着僧人穿的布鞋,不由想起了十二年前高考结束的那个中午,在山上赐我法号“无尘”的云游僧人,他当时也穿着类似这样的布鞋,只是颜色不同。
只是山上一别,我们就再无相会之日。许是因为我的劫难未尽,许是因为我的慧根尚浅,许是因为我的禅悟未足,所以无缘再次与师父相见,得到他的开示,加持。
期间,医生也一直提醒我心律不齐,要学会宽心,可我的心依旧这个城市时不时地隐隐作痛。
佛陀不断的开示众生,困扰我们的“痛苦”,不过是朝生夕死的幻觉,希望众生可以离苦得乐,到达命运的彼岸。只是众生极少有人能领悟到珍惜此刻,便开解了永恒,因为众生欲望不断,还是难以远离繁华,告别喧嚣,放下尘缘,做到拈花一笑。
好在,我们拥有向善的力量,在心里固守着那份静默、纯净的美。众生皆苦,需要彼此善待。如此,足矣。
Tips:
1、景忠山的两大隆重节日——农历四月十八庙会、十月十五庙会。此外,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上香日,每周的周六、周日及景忠山寺院诸佛节令都是香客如云,需提前规划出行时间,避免人潮高峰。
2、景忠山位于唐山市迁西县境内,省道三抚、邦宽交叉口南两公里处,距唐山65公里,北京190公里,天津185公里,承德130公里,秦皇岛140公里,交通便捷。
【作者简介】韦宇教,品牌策划师,媒体撰稿人,搜狐旅游自媒体,《乐途旅游网》《吧啦原创文学》专栏作家,《北漂》特约作家,独立摄影师。辗转流年,策马扬尘,心向远方,不问归程。回望素履之往,愿无岁月可回头。